再次火热的比特币,终将死亡
本文不是比特币的科普文章,想要了解比特币基础知识的朋友,请绕行。
2017下半年到现在,新闻、广告、朋友圈、日常谈资,甚至路边买菜大妈,都在讨论比特币,火爆情形,跟大牛市的时候人人炒股的现象惊人相似。周围的几个朋友因为比特币的缘故,实现了财务自由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挖矿、炒币的队伍中。
上图为刚刚在bitstamp平台最新的比特币交易价格,可以看到,从09年最开始微乎其微的价格,到现在的14000美元/个左右徘徊,不到10年时间,比特币的价格,涨了岂止万倍。相信再巧妙的投资组合,也达不到比特币这样的增长率。
为什么比特币在经历国家打压,多次动荡后,依然能保持这么高的关注度和增长率呢?
有关比特币的神话,主要有这样两点。
- 一种真正去中心化的货币。
- 一种拥有后越来越值钱的货币。
比特币的去中心化
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好的,从技术原理上,确实是去中心化的,但是它有一个隐含的前提,假设只有它这一种货币。如果只有比特币这一种货币,而全世界任何一个人,都可以公平的加入到获取比特币的队伍中,那么这种设计确实是相对理想的。
大家对一种货币的认同,一种是建立在集中式的国家发行体制下的货币交易,另一种是知名度或者说信誉度本身。如果比特币的知名度足以让全世界人民去信赖,并且跟现实世界的等物交换可以无缝匹配起来,确实可以作为唯一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。
但是比特币是开源的,开源意味着大量的其他类似币种的诞生,这就意味着,不只人人都可以去加入挖比特币的队伍,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货币,比如现在市面上也常听到的莱特币、狗币等,反过来想象一下,我建立了自己的木头币,明天早上去711买早餐,拿出自己木头币给人家说,两个包子一份豆浆,人家不骂我神经病才怪。并且作为第一个问世的去中心化货币,相信必然有更加优化和优秀算法的币种在未来出现。
越来越值钱的货币
去中心化的问题谈完之后,现在你可以想象的到,如果出现了无限种货币的情形下,为什么会只有比特币越来越值钱呢?而有了这么多种的币种之后,他还是稀缺的吗?还是限量供应的吗?
再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,有限数量的比特币(2100w个)被全世界挖掘,有限带来了稀缺,稀缺带来了价值,这是大部分人投资比特币的观念,认为这简直是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啊。但是你想想,即使只有比特币一种货币,预计2140年比特币全部挖掘完毕的时候,假设你手里有10个比特币,而因为数量有限,你这10个比特币会越来越值钱,那你会将这10个比特币拿出去交易呢,还是放在自己手里等着升值呢?我相信很少会有人选择交易的,这就跟你明明知道一只股票会持续上涨,你会抛售吗?而当所有人都在观望升值,而没有交易的时候,这还是货币吗?货币是社会流通的桥梁,没有流通,就根本不是货币。
比特币在谁手里?
这是知乎上的一个回答,因为比特币的去中心化,原理上,也不可能有人定位到具体是谁拥有多少比特币,可以作为一个参考。
李笑来声称自己是中国持有比特币数量的第一人,拥有六位数的比特币,他在自己的《走向财富自由之路》和《把时间当做朋友》两本书中,也用比特币做了很多例子。当然网上也有很多抨击李笑来,是用比特币首富这个噱头来博取眼球的。但是不可否认,从最早的矿机生意,到他开始投资比特币的时间上,他拥有的比特币的数量肯定不在少数,而且当时的成本相较现在来讲,收益率也高的吓人。
投资比特币
有价值的地方,就有投资,而类似于美交所、沪深所一样的比特币交易所,自然地冒了出来。有人站出来说,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形式,又重新通过集中化的方式来进行交易,这怎么可行呢?去中心化背景下,交易所是否应该存在,目前还是个未知数,但是,去中心化时代,对交易所能提供的安全交易行为,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考验。
根据数据显示,目前虽然已经挖掘了一半以上的比特币,但是每天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持续挖矿,先知先觉的那批人,拿走了大量的比特币,从比特币数量来看,持有比特币的人群中已经不是现在所谓的富人和穷人的二八原则了,更可能是1:10000甚至更多的现象。大量的比特币集中在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手里的时候,比特币的价格跟市场关系,将由这些人来左右。跟股票一样,这批人一边看着一批一批的人加入比特币的队伍中,另一边可能在开心的一轮一轮的割着韭菜。
人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,就是要尽早撤离的时候,这句话不只针对股市,对于比特币包括其他热点话题,都是相同的。追逐热点去投资,即使不会头破血流,也必然不会赚到大钱。
比特币终将死亡
目前的比特币市场,炒作的概念已经远远的大于了价值本身,而从市场上资本方、投机者仍然踊跃的加入进来来看,相信短期的几年内,比特币市场仍然会持续火爆下去,但是根据上文的分析,你可能已经意识到,比特币终将死亡。
比特币终将死亡,而它所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和思想是有重大意义的,下一篇文章,将跟大家一起分享,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未来。
本文代表个人对比特币的观点看法,欢迎大家留言讨论。
评论
暂无评论